从文艺圈内因嫉妒生恨而导致的一桩旧案说起
2021-12-08 16:31:26
  • 0
  • 0
  • 8

       ——纪念作曲家、琵琶演奏家董骥先生逝世10周年

                      文 / 任善炯 

  2021年12月17日,是原湖北省知名作曲家、荆州市著名琵琶演奏家董骥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因此,我从董骥生前与我合作的数十首歌曲中,选出这首由我作词,董骥作曲的《酒店好再来》,在荆州市几位文艺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编配、演唱、录制而成这首歌曲,在湖北省广电新闻网“长江云”和国内众多大型网站音乐平台上予以公开发布,借以纪念董骥先生逝世十周年,并对他的不幸逝世表达深切的怀念。

  董骥先生出生于1945年,如果还健在的话,而今也才76岁。这个年龄的作曲家还活跃在中国音乐创作舞台的大有人在。令人悲戚的是董骥先生已经不幸辞世十年了!

  董骥先生为什么是“不幸”去世?这背后有让文艺界同仁们为之慨叹,为之愤怒的原因。

  董骥生前是荆州市群众艺术馆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作曲家,国家二级馆员,他还是荆楚民众熟悉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在湖北省文艺界享有“董琵琶”的盛名。他作为荆州市(原沙市市)群艺馆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兢兢业业地为全市的企业文化、街道文化、群众文化和社会音乐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曾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工作岗位上的董骥先生,几乎每一天都在为基层群众文化和音乐工作而奔忙,而指导,而创作。社会各界的工会与群文工作者,都熟悉这位“董老师”。董骥先生为各个企业工会、群众文化组织创作了多少首歌曲作品、曲艺作品,难以统计,而且他当时都是无偿地为群众创作服务。

  董骥是笔者的老朋友,也是与笔者长期创作合作的老伙伴。他在接受社会各界给予的创作任务后,有时候会来找我帮他写歌词。因此,我现在还保存有他为我写的那些歌词作曲的手稿曲谱、我认为有音乐价值而没有淘汰的歌谱就有近50首。这就是有力的证明。而现在我选出来进行音乐编配录制的这首歌曲《酒店好再来》,就是其中之一。

  也就是因为董骥先生努力为群众文化,为群众音乐服务,取得了很多成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所以,他也遭到了他的文艺同行们的嫉妒,甚至因嫉妒而生恨,对董骥发起了或明或暗的构陷抹黑,捏造罪名,诋毁攻击。而将董骥置于死地的捏造罪名、诋毁攻击的就是那桩所谓的“剽窃他人作品”、“盗用他人版权”的案件。

  这是一桩典型的因不懂国家著作权法,不懂国家版权法的那几位文艺同行,与同样不懂法律的荆州市沙市区版权局的官员,对董骥先生制造的典型冤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文化部门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民间歌曲、民间曲艺、民间故事的“三民”收集整理、评审入卷、编辑出版工作。

  我曾参加了当年沙市市“三民”资料编辑审定和出版工作,对各个门类的采风收集情况比较熟悉。董骥先生是与那几位告状者同时去沙市市郊区民间采集录音的音乐人之一。诬告者是从事民歌收集整理,董骥是从曲艺角度去采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庄子鼓盆而歌”的。在采风采集那天,董骥先生在现场录音过半的时候,因为市群艺馆派人来告知他有企业文化人员来找他研究事情,要他立即回去。董骥先生是个对群文工作非常负责的人,他怕耽误企业文化工作,决定立即赶回去。并嘱咐同行们尽量把录音采集完整一点,以后他来找他们借用后半部分的录音资料进行全曲的记谱整理。 后来,董骥先生在记谱整理曲艺版的《鼓盆歌》时,的确借用了那几位同行们的后半部录音盒带,完成了他民间曲艺版的《鼓盆歌》记谱整理工作。再后来,董骥先生记谱整理出的民间曲艺版《鼓盆歌》,被选入湖北省优秀民间曲艺作品集成而出版,并获奖优秀作品。而他的那几位同行所记谱整理的民间民歌版的《鼓盆歌》未被选中。董骥先生也因文艺创作成就显著,而获得当年荆州市有特殊贡献的拔尖人才奖荣誉,而且是全市文艺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谁也没有想到,董骥先生获得这个殊荣后,遭到了他的文艺同行们的嫉妒、诋毁和陷害。那几位文艺同行因嫉妒生恨,诬告他“剽窃”、“盗版”了他们采风录音的盒带资料版权与著作权。

  其实,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人,学习过国家颁布的著作权法与版权法的人都应该明白:在民间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的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包括民乐、民歌、曲艺、故事等等,经历了一代代人的口传心授,添加进了无数传唱人的再度创作而流传至今。任何人对某件流传于民间的艺术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曲艺等),都不具备个人著作权。这些民间语言或歌唱作品,从来就没有公开出版过,更不会认定谁谁对它们拥有版权。

  但是,在荆州市竟然就发生了这样滑天下之大稽的荒唐事情。沙市区版权局的官员完全不懂得这个起码的法律知识,对如此荒谬的诬告案件竟然立案了,而且公开审理了,拍板定案了:判定董骥先生采集、整理、记谱成民间曲艺作品的《鼓盆歌》“剽窃”、“侵权”了原告方采风时录音的盒带音乐资料著作权和版权。判令董骥先生在报刊上公开认错道歉、赔偿侵权费用,等等。这个判决让董骥先生气得昏倒了。

  事后董骥先生走路不稳,摇摇晃晃地来找我诉苦,老泪纵横地诉说他遭遇的不幸。我一再安慰他,让他第一不要着急,不要气病了自己,要保重自己的身体。第二不能服从这个判决,要坚决地上诉!我读过你记谱整理的曲艺版《鼓盆歌》乐谱,也读过他们记谱整理的民歌版《鼓盆歌》乐谱。从定调调式、记谱方法,到乐谱风格韵味和音乐情感抒发,都完全不同,是两个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类别的“三民”作品。第三鉴于你的身体状况,我来帮你写申述状和申述资料,送交到湖北省版权局、文化厅和省群艺馆(湖北省曲艺集成由省群艺馆负责)。出于义愤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我参与了为董骥先生冤案的上诉活动。我替他撰写的申述状和申述资料,直接送达到省里相关部门,也受到了省出版局、省文化厅有关领导的重视,省群艺馆负责人枫波、江云,以及负责湖北省曲艺集成工作的专家、武汉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的直接过问和甄别评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讨和甄别,最后认定董骥先生收集整理、记谱完成的民间曲艺作品《鼓盆歌》不存在剽窃和侵权,是由他正常的收集整理而成的“三民”作品。

  后来湖北省版权局、文化厅和群艺馆都给荆州市沙市区版权局正式发文,废止了他们的那个判决,为董骥先生恢复名誉。沙市区版权局的“糊涂官乱判糊涂案”的判令被废止了。董骥先生的冤案昭雪了。但是,我的创作老伙伴董骥先生却因极度气愤导致脑溢血而全身瘫痪了。再也没能恢复,再也没能站起来,再也不能正常说话,再也不能生活自理,再也不能离开病床。这位钟爱歌曲创作、钟爱琵琶演奏的音乐人,在被病魔折磨十多年后,悲惨地辞世了!

  董骥先生已经逝世10年了。荆州市文艺界、文艺圈内再也没有了董骥。很多熟悉董骥的老朋友经常会怀念对工作非常负责,对朋友非常热诚,对音乐非常专业的董老师。但是,荆州市的文艺界和文艺圈内的同行互相嫉妒、互相拆台的风气有多少好转?身在其中的业内朋友应该都清楚。发生在董骥先生身上的这桩因文艺圈内同行们的嫉妒生恨而捏造罪名、诬告成案,又被不懂法律的官员胡乱判决的冤案,给荆州市文艺圈的人们留下的教训是什么?给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留下的警示是什么?我相信今天的人们都是心知肚明,都是要引以为戒的。

  荆州市由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文艺圈也是个小江湖,水不阔也不深,但激流暗藏,恶浪横生。也许是舞台不大,容不下过多的人来显露自己,故而文艺圈内部常为某一点利益,即可不择手段地激烈争斗,颇有你死我活的格局。他的那几位文艺同行也因嫉妒生恨,诬告他“剽窃”、“盗版”了他们采风录音的盒带资料版权与著作权。造成了董骥先生的人生不幸遭遇,并因此而导致成为一场生死悲剧。

  对于像流传民间数百年、也可能是上千年的“庄子鼓盆而歌”的这首丧葬内容的歌曲,谁喜欢谁就可以传唱,谁喜欢谁就可以去采风收集、整理记谱成音乐文稿。由于每个采集者的艺术素养和水准高低不同,收集整理和记谱出来的音乐文稿也不尽相同,其用途或传播影响力也会不同。即便谁的整理记谱水平很高,被国家的文化宣传出版物选用了,那作者也只是收集整理记谱者,而不是拥有著作权和版权的人。更不能因此而不准别人再去民间收集采风、记谱整理成文去使用。

  如果有人仅仅拿个小录音机、一盒录音磁带,去民间艺人那里录音了某首民间歌曲或曲艺演唱资料,那采访录制者就成了这首民间歌曲或曲艺的著作权人,就拥有了其版权,别人再来民间采风录音或再记谱整理,就是侵权?就要问罪?那你得去问问我们民族文化的老祖宗们,他们能答应吗?老祖宗们会不会怒骂你一声,甩你几耳光啊!

                                    2021.12.8 于问心草庐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